9月18日上午,由温州大学商学院、温州市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瓯越商道论坛如期开讲,瓯越商道论坛第十三期主题为《我国科创投资生态和路线图》的学术讲座在温州大学北校区信息楼A226如期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任总经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州市金融研究院首任院长谢平教授作报告,温州大学商学院师生及温州市金融领域相关人员参会。

讲座开始,谢平教授以科创投资的核心要素为切入点,围绕“技术、资金、主体、市场”四大生态框架展开论述,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行业案例,为在场师生搭建起理解我国科创投资体系的完整框架。谈及“技术”这一科创投资的灵魂,谢教授从原创论文的“零突破”讲起,结合2021年后中国学者高科技论文占比超30%的数据,展现我国科创技术的基础储备;又以清华系、浙大系等“教授创业”模式为例,生动解析中国科创公司在技术“1—10阶段”的应用优势,以及从实验室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路线图,让师生直观感受技术转化的现实路径。

在“资金”板块,谢教授重点梳理了我国科创投资的资金来源体系:从中央政府7000亿国家半导体大基金、万亿级创投基金,到地方政府千亿级引导基金,再到国有银行AIC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参与,详细解析了“中央+地方+金融机构”的多元资金格局。他特别提到2025年央行推出的债券市场“科技板”及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以精准的数据,凸显政策对科创资金的精准支持,让师生深刻认识到我国科创投资的“资金特色”。
随后,谢教授聚焦“主体”维度,对比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私营GP、科创公司的角色定位:中央政府主导战略与政策制定,地方政府通过引导基金成为创投“主角”,而私营GP凭借人脉网络与灵活机制,在项目搜寻、公司治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尤其强调科创公司的民营主体属性——目前科创板76%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华为、比亚迪等民企更是高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这一观点让师生对我国科创市场的主体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最后,谢教授围绕“市场”生态,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三个层面,展现我国科创投资的市场支撑力。他指出,资本市场的IPO融资、估值定价、退出通道功能,是科创投资循环的关键,而商品市场的规模优势与人才市场的储备,为科创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讲座尾声,谢教授总结道:“中国已进入科创投资黄金时期,技术红利、市场需求红利、资本市场红利叠加,为科创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在互动环节,他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逐一解答,耐心细致的回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此次讲座不仅为我们搭建了深入了解我国科创投资生态的平台,更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有效拓宽了我们的专业视野,激发了大家对科创领域的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