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OA系统 English 温州大学 后台登录
温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院,欢迎您! 
学生工作
心理健康

自我暴露——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作者:点击:日期:2009-12-03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受“面子”的驱使,或是为了使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更加“完美”,很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的信息,唯恐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殊不知,恰如其分地暴露弱点不仅不会损坏你的形象,还能使你的形象更加完美和动人。完美之人让人仰慕,而有缺点的普通人更被人喜欢和接受。

  “你哭过吗?”一次,有位记者在大庭广众场合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时,突然提问道。众所周知,男子有泪不轻弹,何况是一个迷住千百万观众的体育明星呢!看来,这个记者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这个问题,是很有点儿挖垒球王的内心深层信息的打算,但似乎也有点儿揭“男子汉”短的嫌疑。那么,垒球王作何回答呢?“哭过,”他说,“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泪更像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如此坦率地将自知而人不知的信息暴露于众,结果如何呢? 观众们更加喜欢这个实实在在的球王了。

  生活中,自我暴露是非常必要的,不善于暴露、不能恰如其分自我暴露弱点的人必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自我暴露是生活的需要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和哈里提出了一个名为“约哈里窗户”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公共区域”,比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这些别人都可以知道,自己也可以告诉别人;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比如一个人的口腔异味,别人知道,自己未必知道;还有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比如女士的年龄、男士的钱包,这是他人的秘密,不可轻易去打听;再就是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区域”,这是一层自己不知道,别人更无法知道的未开发区域。这四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户”。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一方面通过内省,另一方面是通过别人的眼光、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反应得到的。为此,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的理论。所谓“镜中我”,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反应而形成有关自我的概念。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羡慕自己,他就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感到自豪;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嘲自己,那他就会否定自己的价值,感到伤心。以他人为镜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是人们逐渐互相接近变得亲密的“社会渗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乃是促进“社会渗透”的关键。如果你只愿意让别人了解你的“公共窗格”,而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秘密窗格”,也不去关注自己的“盲目窗格”,那么,他人这面镜子就难以准确、全面地“泛化”出你的真实面貌,无法及时、有效地向你输送关于你的自我形象的反馈信息,因而导致“渗透”不能很好地进行。这样一来,“他人”这面镜子就很可能会由于你的自我封闭而演变成为“哈哈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日本一位青年心理学家把“在别人面前如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的这种“自我暴露”,称之为“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

自我暴露是心理健康的需要

  研究表明,允许别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于个人保持心理健康是必要的。自我封闭倾向很强的人,或自卑心理严重,由自卑而导致过度地修饰或过度地自我保护以及敏感的心态;或虚荣心过强,不愿意向他人哪怕是较熟悉的人透露有关自我的真实信息,唯恐包括自己弱点和不足的一些真实信息被他人知道后会成为日后被人耻笑的把柄。他们的心灵很累,精神负担很重,心理能量过多地浪费在掩饰、防御、维护脆弱的自尊心上。由于这些人和他人交往都是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不肯深层次地接纳他人,当然他人也不可能深层次地接纳这些自我封闭倾向很强的人,这就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不外向的、不开放的人际环境中。一个人的思想,若是处于动态、开放的状态中,则像一潭活水,因为“流水不腐”;若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保守的状态中,则无异于一潭不和外界交换的死水,容易变得固执、呆板、抑郁、多疑、敏感等。可见,正常的情绪情感的交流、正常的心灵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前提。美国一位心理治疗专家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来访者、患者的心里都严严实实地掩盖着一些东西,他们拒绝表露深层的思想,担心如果被他人彻底了解了,便会不讨人喜欢。由于这些人心灵封闭,一天到晚忙于掩饰自我,心理上的负担与日俱增,结果导致了精神混乱。鉴于此,这位心理治疗专家向人们敲起了警钟:自我封闭是心理或精神方面出问题的人的共同特点。

自我暴露是人际交往的需要

  首先,自我暴露可增加个体被接纳的程度。在待人处世方面,大概没有一个人是不想讨人喜欢的。“自我暴露会增加喜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迪尼?朱亚德通过一系列实践得出了这个结论。有位电影明星在一部新片中扮演主角后,受到了评论界的指责,他因此变得心情忧郁。“我再也抬不起头来了,我怎么熬过这种可怕的日子呢?”他对心理专家诉苦道。专家听了之后,只给他一条建议:把你自己内心中这些最隐秘的想法,主动暴露在大家的面前。这位电影明星照办了,他举行了三次记者招待会,于“瑟瑟发抖”中暴露了内心中的自我。没过多久,他就卸掉了思想上的包袱。由于他的真实流露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又成为大家心中“令人喜欢的人”,记者们重新以同情加赞许的笔调报道了他。

  其次,彼此之间的自我暴露水平是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尺。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同时我们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因此,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同他人的关系深度如何,要想知道他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性,只需要了解他人对我们的自我暴露深度如何。自我暴露的层次越深,说明双方交往的亲密程度越深,与对方的关系也越好。人际关系由低水平的自我暴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开始。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暴露时,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而对方以同样的自我暴露水平作出反应,成为接受信任的标志。这种自我暴露的往复交换,直到双方达到满意的水平为止。任何再进一步的自我暴露会引起对方的不舒服感, 对方会退缩到原来关系中的恰当水平。

自我暴露的层次

  对他人的自我暴露就像洋葱一样,是分层次的。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浅层的自我暴露水平是人们的兴趣、爱好等,比如日常情趣、饮食习惯、着装习惯、闲情逸致等;第二层次的自我暴露主要是态度,包括对人、对事、对时局、对政治所持的观点、看法和评价;第三层次的自我暴露直接涉及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状况,例如与朋友、同事、上下级的关系,与父母、配偶、儿女的关系,或者自卑情绪、自负情绪、失落感、无助感等。以上内容的自我暴露表示双方在精神层面上已经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是以充分的信任和被信任为基础的。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就是我们通常称为隐私的方面,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等。如我们曾经产生过的偷窃念头、冲动或第一次的性经验等等,都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方面。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对外人谈起,对任何人的暴露都有可能承担着风险。假如他人向我们暴露一些深层次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明其对你有了超乎寻常的信任和依赖,同时也说明当事人内心承受的东西到了非要发泄不可的程度。对于他人深层的自我暴露,我们应当从对方的角度注意保守秘密,绝不要对其他任何人提及。

自我暴露应注意的问题

  (1)自我暴露应遵循对等原则。当一个人的自我暴露与对方相当时,才能使对方产生好感。比对方暴露过多,则给对方以很大的威胁和压力,对方会采取避而远之的防卫态度。比对方暴露得过少,又显得缺乏交流的诚意,交不到知心朋友。

(2)自我暴露应循序渐进。自我暴露必须缓慢到相当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感到惊讶的速度。如果过早地涉及到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反而会引起忧虑和不信任感,对方会认为你不稳重、不敢托付,从而拉大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3)自我暴露不可强求。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亲密,人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情侣、夫妻、亲子关系而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否则,对方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从而导致对你的接纳性大大降低。

(4)应分清场合、对象。有的人不分场合,不看对象,自以为坦率,把自己的一些私事在公众场合公开,结果反而让人轻看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定要分场合、分对象,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5)应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爱好与需求,有针对性和有准备性的暴露效果会更佳。

(6)自我暴露存在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性喜欢作更多的自我暴露,而男性相互之间的暴露则相对较少。

原载于《心理与健康》2006年第7期 网络来源http://heal.cpst.net.cn/xlgw/alfx/2008_11/227335346.html


本站版权归温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院所有 Copy right @ 2015 All Right Reserve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北校区商学楼 邮编:325035